楊小玲利用周末組織住校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愛黨意識。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楊小玲:武漢市第一聾校副校長,全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從事特殊教育工作30多年來,將一批又一批學生培養(yǎng)成全國頂尖殘疾人藝術人才,被聾啞孩子親切稱為“鼓舞媽媽”。曾榮獲全國特教園丁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師德楷模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2013年9月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2017年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這個舞蹈的意境大家再揣摩一下,面對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眼神中要表現(xiàn)出心生憧憬、飽含希望的感覺……”4月10日晚從廣州出差回到武漢,12日上午楊小玲出現(xiàn)在學校舞蹈室里,一絲不茍地給學生摳動作、找感覺。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在楊小玲的主持帶領下,武漢市第一聾校舞蹈團隊新創(chuàng)作了大型舞蹈《希望》,目前正在加緊排練,周末也不懈怠。
沐浴改革春風,拎著涼鞋上學的姑娘有了信仰
生于1972年的楊小玲排行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天性活潑的她深得長輩喜愛,但由于家庭經(jīng)濟窘迫,上初中之前她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的舊衣服。
印象最深的是一雙紅涼鞋從小學穿到初中,那是做農活的媽媽攢了許多“毛票”給她買的,鞋碼大了兩三號,因為可以多穿兩三年。“覺得那真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鞋子,上學路上都舍不得穿,情愿拎著鞋打赤腳走路,怕把鞋子磨壞了,結果把腳板磨起了繭?!?/p>
“自己家種的菜可以到集市上去賣了,家里還養(yǎng)了雞鴨,我們想吃肉也不用等過年了。”楊小玲說,記得讀初三時,除了抓緊學習外,擅長中長跑的她每天堅持參加學校田徑隊的訓練,即便如此她也不覺得累,一有時間就到菜地里幫忙澆水、施肥、采摘,當時大家都有一個強烈的信仰:跟著中國共產(chǎn)黨走,用勞動去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走到群眾中去,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倔老師”成熟了
1990年初夏,即將從武漢市幼兒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楊小玲來到武漢市第一聾校。透過窗戶,她看到一群聾啞孩子在教室里跳舞。孩子們的那股子認真勁,讓她的眼淚唰的一下掉下來。
“我要去教聾啞孩子跳舞!”楊小玲放棄了保送讀大學的機會,放棄了到條件更好的小學、幼兒園工作的機會,執(zhí)意選擇了武漢市第一聾校。
教聾啞孩子跳舞的困難超出她的想象,音樂再悠揚,節(jié)拍再鮮明,學生們都聽不見,一個動作反反復復要教幾十遍上百遍。年輕的她難免急躁,只有拉著學生們勤練苦練,學生和家長不理解,也引起了其他老師的誤會,認為她太“倔”想冒尖。
“別人對你有誤解,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走到群眾中去?!碑敃r的老校長黃素芬語重心長地勸慰她,當一名好老師不僅要專業(yè)水平過硬,還要學會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影響更多的人。
楊小玲回想起1994年自己作為青年團員第一次前往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參觀學習的經(jīng)歷,站在鄂豫皖根據(jù)地的搖籃里的她備受鼓舞,堅定信念:要帶領聾啞孩子支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要真正走進他們的無聲世界?!睏钚×嶙哌M班級,觀察學生們在班上學習的情況,節(jié)假日走進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在不斷走進的過程中,她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也贏得了家長與學生的信任。
與時代同行,用舞蹈講好中國故事
“我希望用舞蹈講好中國故事,讓孩子們在跳舞的同時學到知識,積極向上,精神層面得以提升?!睏钚×嵴f,這些年她和團隊在創(chuàng)作舞蹈時,一方面注重緊跟時代脈搏,弘揚社會正能量;另一方面注重傳承傳統(tǒng)文化,傳遞文化自信,比如講述伯牙與子期知音故事的《琴覓知音》,體現(xiàn)洪湖地域文化特色的《漁戀》,表現(xiàn)楚文化的《楚風樂韻》等等。緊鑼密鼓排練中的大型舞蹈《希望》,就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展現(xiàn)農村發(fā)展日新月異、農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新時代縮影。
除了用舞蹈講好中國故事以外,楊小玲還帶領老師們利用周日下午的時間,組織住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觀影、閱讀等形式學習抗疫先進人物的光榮事跡,分享抗美援朝英烈的經(jīng)典故事,領略新時代好少年的青春風采,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愛國情懷,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畢生追求,將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貫穿于工作的始終。 (長江日報記者向潔 通訊員舒曉慶 王雯婷)
發(fā)表時間:2021-04-14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楊小玲利用周末組織住校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增強學生愛國愛黨意識。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楊小玲:武漢市第一聾校副校長,全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從事特殊教育工作30多年來,將一批又一批學生培養(yǎng)成全國頂尖殘疾人藝術人才,被聾啞孩子親切稱為“鼓舞媽媽”。曾榮獲全國特教園丁獎、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師德楷模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2013年9月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2017年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這個舞蹈的意境大家再揣摩一下,面對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眼神中要表現(xiàn)出心生憧憬、飽含希望的感覺……”4月10日晚從廣州出差回到武漢,12日上午楊小玲出現(xiàn)在學校舞蹈室里,一絲不茍地給學生摳動作、找感覺。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在楊小玲的主持帶領下,武漢市第一聾校舞蹈團隊新創(chuàng)作了大型舞蹈《希望》,目前正在加緊排練,周末也不懈怠。
沐浴改革春風,拎著涼鞋上學的姑娘有了信仰
生于1972年的楊小玲排行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天性活潑的她深得長輩喜愛,但由于家庭經(jīng)濟窘迫,上初中之前她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的舊衣服。
印象最深的是一雙紅涼鞋從小學穿到初中,那是做農活的媽媽攢了許多“毛票”給她買的,鞋碼大了兩三號,因為可以多穿兩三年。“覺得那真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鞋子,上學路上都舍不得穿,情愿拎著鞋打赤腳走路,怕把鞋子磨壞了,結果把腳板磨起了繭?!?/p>
“自己家種的菜可以到集市上去賣了,家里還養(yǎng)了雞鴨,我們想吃肉也不用等過年了?!睏钚×嵴f,記得讀初三時,除了抓緊學習外,擅長中長跑的她每天堅持參加學校田徑隊的訓練,即便如此她也不覺得累,一有時間就到菜地里幫忙澆水、施肥、采摘,當時大家都有一個強烈的信仰:跟著中國共產(chǎn)黨走,用勞動去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走到群眾中去,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倔老師”成熟了
1990年初夏,即將從武漢市幼兒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楊小玲來到武漢市第一聾校。透過窗戶,她看到一群聾啞孩子在教室里跳舞。孩子們的那股子認真勁,讓她的眼淚唰的一下掉下來。
“我要去教聾啞孩子跳舞!”楊小玲放棄了保送讀大學的機會,放棄了到條件更好的小學、幼兒園工作的機會,執(zhí)意選擇了武漢市第一聾校。
教聾啞孩子跳舞的困難超出她的想象,音樂再悠揚,節(jié)拍再鮮明,學生們都聽不見,一個動作反反復復要教幾十遍上百遍。年輕的她難免急躁,只有拉著學生們勤練苦練,學生和家長不理解,也引起了其他老師的誤會,認為她太“倔”想冒尖。
“別人對你有誤解,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走到群眾中去?!碑敃r的老校長黃素芬語重心長地勸慰她,當一名好老師不僅要專業(yè)水平過硬,還要學會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影響更多的人。
楊小玲回想起1994年自己作為青年團員第一次前往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參觀學習的經(jīng)歷,站在鄂豫皖根據(jù)地的搖籃里的她備受鼓舞,堅定信念:要帶領聾啞孩子支撐起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要真正走進他們的無聲世界?!睏钚×嶙哌M班級,觀察學生們在班上學習的情況,節(jié)假日走進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在不斷走進的過程中,她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也贏得了家長與學生的信任。
與時代同行,用舞蹈講好中國故事
“我希望用舞蹈講好中國故事,讓孩子們在跳舞的同時學到知識,積極向上,精神層面得以提升。”楊小玲說,這些年她和團隊在創(chuàng)作舞蹈時,一方面注重緊跟時代脈搏,弘揚社會正能量;另一方面注重傳承傳統(tǒng)文化,傳遞文化自信,比如講述伯牙與子期知音故事的《琴覓知音》,體現(xiàn)洪湖地域文化特色的《漁戀》,表現(xiàn)楚文化的《楚風樂韻》等等。緊鑼密鼓排練中的大型舞蹈《希望》,就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展現(xiàn)農村發(fā)展日新月異、農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新時代縮影。
除了用舞蹈講好中國故事以外,楊小玲還帶領老師們利用周日下午的時間,組織住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觀影、閱讀等形式學習抗疫先進人物的光榮事跡,分享抗美援朝英烈的經(jīng)典故事,領略新時代好少年的青春風采,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愛國情懷,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畢生追求,將為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貫穿于工作的始終。 (長江日報記者向潔 通訊員舒曉慶 王雯婷)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