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熊子勛:一諾一生守初心

A-   A+
發(fā)表時間:2021年06月2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熊子勛  攝影:汪洪英

  2019年6月,谷城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離休干部)、現(xiàn)實版“谷子地”熊子勛,被確定為湖北省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此后,當谷城縣委主要領導前來看望慰問時,熊子勛提出了一個愿望:“能否在‘3·23’平暴烈士犧牲地建一座紀念碑,讓后人記住那段歷史?”

  2020年6月29日,讓熊子勛心心念念的谷西南剿匪勝利紀念碑竣工,成為那段紅色歷史的見證。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面對來向他征求意見和建議的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熊子勛提出了一個新的期盼:“希望將來有更多人來到谷西南剿匪勝利紀念碑,悼念那些犧牲的烈士;希望人們永遠不要忘記為了建設新中國犧牲的英雄們!”

  58名犧牲戰(zhàn)友和那段紅色的烽火歲月,是熊子勛老人一生中最大的牽掛。

  憑著一諾千金的執(zhí)著信念,他用60余年的時間尋遍谷城西南山區(qū)和鄰近地方的每一座山頭,查清了58名犧牲戰(zhàn)友的下落;憑著不忘初心、鐫刻歷史的高度責任感,他三十余載筆耕不輟、著書立傳,在宣講黨史中傳承著“紅色基因”……

  熊子勛的一生,就是實踐諾言的一生,更是不忘初心、傳承歷史的一生。

  一諾千金,他立誓要用余生尋訪呵護先烈英魂

  1948年,21歲的熊子勛隨軍南下,參加解放谷城的戰(zhàn)斗。

  行軍途中,他有幸和戰(zhàn)友們一起受到朱德、陳毅的接見。自那時起,“為革命勝利奉獻一切”便成了年輕的熊子勛心中最深刻的烙印。

  解放谷城后,熊子勛因傷留在谷城工作。

  1949年3月23日深夜,谷城山區(qū),不甘心失敗的一支逃竄國民黨部隊和土匪勾結當?shù)赝鈬鴤鹘淌?,在谷城縣紫金區(qū)(現(xiàn)為紫金鎮(zhèn))發(fā)動武裝暴亂。4天后,谷城縣獨立營第三連奉命剿匪,不料在磨盤溝、茶園溝連續(xù)遭到埋伏,58名解放軍戰(zhàn)士、2名革命群眾下落不明。

  此事震驚了中央、省、市,谷城縣特派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熊子勛為區(qū)長進山剿匪。經(jīng)過9個月的艱苦戰(zhàn)斗,解放軍成功肅清了谷城境內(nèi)的匪患。

  當熊子勛帶人進入茶園溝時,頓時驚呆了:草叢中到處散落著解放軍戰(zhàn)士的爛衣服、爛鞋子、破襪子……而遺骨卻不見下落。見此情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熊子勛不禁兩腿一軟,一下子跪在地上:“兄弟們死得慘啊,眼看革命就要勝利了,你們卻倒在這小山溝里,連骨頭都找不到??!”

  死傷的戰(zhàn)友中,包括杜以德、杜以武等和熊子勛一起參加革命、一起南下的好友。他們的慘死,令他痛不欲生。

  熊子勛含淚將戰(zhàn)友們的遺物就地掩埋。對著那一座座無名的墳頭,他在心中立下重誓:“戰(zhàn)友們是在紫金犧牲的,我當區(qū)長的不能讓他們孤魂在外。我要找到這些兄弟的下落,并且寫一本書,讓后人記住他們?!?/p>

  不改初衷,他兩度患癌、右眼失明仍信守承諾

  1950年底,熊子勛被調(diào)回谷城縣里工作。人雖離開了紫金,但他對犧牲戰(zhàn)友的牽掛一刻也沒有減少。

  1951年,熊子勛被調(diào)到湖北日報社工作。大城市里有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工作環(huán)境,他的心情卻久久難以平靜:“我在這兒享福,那些犧牲戰(zhàn)友的尸骨卻沒有找到,我心里難受啊!”

  這個心結,讓他在3個月后申請回到了谷城。工作之余,他多次進入沈埡山區(qū)尋訪戰(zhàn)友的下落,搜集戰(zhàn)爭史料。

  有一次,熊子勛偶然聽說沈陽一名教導員那里有戰(zhàn)友名單,當即踏上去沈陽的列車。到了沈陽,教導員說名單在文書那里,熊子勛輾轉(zhuǎn)來到文書的老家湖南。經(jīng)過近半年的尋訪,熊子勛才在四川青城山的一個寺廟里找到了這份珍貴的名單。

  捧著戰(zhàn)友的名單,熊子勛如獲至寶。回到谷城,他上報縣政府,一一向犧牲戰(zhàn)友的親屬發(fā)出“追烈通知”。

  數(shù)十年里,熊子勛的工作崗位多次變化,但他尋找犧牲戰(zhàn)友的腳步卻從沒停止。就在他艱難跋涉、默默追尋的時候,各種疾病悄然向他襲來。

  1982年,他被診斷出患了初期胃癌。得知自己時日無多,而早年立下的誓言還沒有完成,熊子勛決定抓緊時間進山查證。家人和領導阻止他,他悄悄留下遺囑:“我立下的誓言還沒實現(xiàn),你們不要讓我遺憾地死去?!辈m著家人,他再次進山……

  1988年6月,熊子勛在石人溝一戶農(nóng)戶家訪談時得知,半山腰上有兩處戰(zhàn)士的墳墓。他聽說后,當即決定要到上面看看??炫赖桨肷窖鼤r,暴雨傾瀉而下,一股泥石流奔涌而來,把他沖下山去。翻滾中,他被兩棵樹擋住身體,撿回一條命,但右眼卻被嚴重刺傷,最終失明。

  1989年,熊子勛被診斷得了肝癌。他再次給老伴寫下遺囑:“只要有一口氣在,我就要完成對戰(zhàn)友的承諾!”

  或許是熊子勛的真情感動了上蒼,他的病竟奇跡般地好轉(zhuǎn)了。

  這樣的追尋,一直持續(xù)了60多年。直到2011年,最后2名革命群眾郭大文、郭大學的烈士證明被送到了他們的子孫手中。至此,熊子勛把所有犧牲人員的犧牲經(jīng)過、掩埋地全部查清,并分別為他們申報了革命烈士。

  郭大學的兒子郭佰宗把證書送到了兩位先人的墳前:“爹、大伯,你們可以安息了!多虧熊叔多年的奔走,才還原了你們犧牲的經(jīng)過。他是我們一家的大恩人!”

  以書為碑,他嘔心瀝血用文字鐫刻歷史

  在幾十年的尋訪中,熊子勛不斷搜集解放谷城西南山區(qū)的史料。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積累,他撰寫出了16萬字的初稿《磨盤山平暴記》。

  尋訪之路充滿艱辛,書寫這段歷史亦不輕松。1986年起,熊子勛克服眼疾,堅持左手拿著放大鏡、右手執(zhí)筆。由于寫的字很大,每張紙上僅能寫50個字左右。一邊尋訪、一邊寫、一邊改,從1979年到2003年,他數(shù)易其稿,終于完成了50多萬字的修訂稿。

  1988年5月,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空軍司令員、中共襄陽地委第一任書記的張廷發(fā)視察谷城,接見了在谷城工作的南下干部代表和縣委黨史辦工作人員。作為被接見人員之一,熊子勛向張廷發(fā)報告了那段發(fā)生在紫金茶園溝的悲壯歷史,匯報了自己尋訪的情況,并向張廷發(fā)求證、核實了部分史實。

  為了讓每一段資料都精準無誤,2003年,熊子勛不顧77歲高齡三次進山,對細節(jié)進行核實、補充。2005年4月,他將手寫的書稿交給時任谷城縣文聯(lián)副主席的王金文,請他編輯。

  王金文回憶:“當熊老和女兒用扁擔抬著兩蛇皮袋稿子到我辦公室時,我真的很震驚。這本書,是熊老用血和淚寫成的??!”被熊子勛的精神所感動,王金文對手稿進行了打印、校對、編排,并聯(lián)系出版。成書過程中,熊子勛離休前所在單位谷城縣政協(xié)幫助聯(lián)系有關知情人員,提供資料,勘正史誤;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組織召開研討會,推動創(chuàng)作。

  2008年7月,《磨盤山平暴記》改名為《黎明的鐘聲》正式出版,填補了那段歷史的空白。熊子勛來到谷城縣烈士紀念碑前,用散發(fā)著油墨香味的《黎明的鐘聲》告慰英靈:“書寫出來了,終于為你們立了一座碑,人們會記住你們的!”

  幾十年來,熊子勛還撰寫了40萬字的紀實作品《風雨人生——一個抗戰(zhàn)老兵的記憶》。他完成的這些著作,為記錄谷城革命、文化歷史提供了豐富素材。

  帶病宣講,他九旬高齡仍為講好黨史奔走不停

  先烈和歷史不僅要被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更要成為紅色的種子,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發(fā)芽,成為新時代前行的動力。為了這份責任,年邁的熊子勛仍在不停忙碌。熊子勛離休后,被谷城縣實驗小學等多所中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他為孩子們講述黨的光榮傳統(tǒng),引導青少年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

  他還聯(lián)系5名離退休干部成立義務宣講隊,深入學校講過去、學歷史,看現(xiàn)在、談變化,激發(fā)孩子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他還主動擔任學校圖書協(xié)管員,并捐獻出積攢多年的書籍,自費訂報紙、雜志供青少年閱讀。

  近年來,熊子勛帶著一身疾病,堅持為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60余場次,開展有關政策宣講50多場次,7萬人次直接受教育。

  除了身體力行宣傳黨史,熊子勛一諾千金的故事,也教育感染著很多人。

  以熊子勛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花鼓戲《遠山豐碑》,是一部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劇目。該劇已在北京、武漢、襄陽等地公演,并被定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觀看群眾近10萬人次。

  在熊子勛倡導下建立的谷西南剿匪勝利紀念碑,如今已成為谷城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自建成以來,已有萬余人次前往瞻仰學習。

  熊子勛于2019年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并先后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湖北省第六屆道德模范、湖北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襄陽日報 通訊員 涂玉國 全媒體記者 黃金晶)

責任編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027-87238963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4607號

谷城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熊子勛:一諾一生守初心

發(fā)表時間:2021-06-21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熊子勛  攝影:汪洪英

  2019年6月,谷城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離休干部)、現(xiàn)實版“谷子地”熊子勛,被確定為湖北省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此后,當谷城縣委主要領導前來看望慰問時,熊子勛提出了一個愿望:“能否在‘3·23’平暴烈士犧牲地建一座紀念碑,讓后人記住那段歷史?”

  2020年6月29日,讓熊子勛心心念念的谷西南剿匪勝利紀念碑竣工,成為那段紅色歷史的見證。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面對來向他征求意見和建議的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熊子勛提出了一個新的期盼:“希望將來有更多人來到谷西南剿匪勝利紀念碑,悼念那些犧牲的烈士;希望人們永遠不要忘記為了建設新中國犧牲的英雄們!”

  58名犧牲戰(zhàn)友和那段紅色的烽火歲月,是熊子勛老人一生中最大的牽掛。

  憑著一諾千金的執(zhí)著信念,他用60余年的時間尋遍谷城西南山區(qū)和鄰近地方的每一座山頭,查清了58名犧牲戰(zhàn)友的下落;憑著不忘初心、鐫刻歷史的高度責任感,他三十余載筆耕不輟、著書立傳,在宣講黨史中傳承著“紅色基因”……

  熊子勛的一生,就是實踐諾言的一生,更是不忘初心、傳承歷史的一生。

  一諾千金,他立誓要用余生尋訪呵護先烈英魂

  1948年,21歲的熊子勛隨軍南下,參加解放谷城的戰(zhàn)斗。

  行軍途中,他有幸和戰(zhàn)友們一起受到朱德、陳毅的接見。自那時起,“為革命勝利奉獻一切”便成了年輕的熊子勛心中最深刻的烙印。

  解放谷城后,熊子勛因傷留在谷城工作。

  1949年3月23日深夜,谷城山區(qū),不甘心失敗的一支逃竄國民黨部隊和土匪勾結當?shù)赝鈬鴤鹘淌?,在谷城縣紫金區(qū)(現(xiàn)為紫金鎮(zhèn))發(fā)動武裝暴亂。4天后,谷城縣獨立營第三連奉命剿匪,不料在磨盤溝、茶園溝連續(xù)遭到埋伏,58名解放軍戰(zhàn)士、2名革命群眾下落不明。

  此事震驚了中央、省、市,谷城縣特派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的熊子勛為區(qū)長進山剿匪。經(jīng)過9個月的艱苦戰(zhàn)斗,解放軍成功肅清了谷城境內(nèi)的匪患。

  當熊子勛帶人進入茶園溝時,頓時驚呆了:草叢中到處散落著解放軍戰(zhàn)士的爛衣服、爛鞋子、破襪子……而遺骨卻不見下落。見此情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熊子勛不禁兩腿一軟,一下子跪在地上:“兄弟們死得慘啊,眼看革命就要勝利了,你們卻倒在這小山溝里,連骨頭都找不到啊!”

  死傷的戰(zhàn)友中,包括杜以德、杜以武等和熊子勛一起參加革命、一起南下的好友。他們的慘死,令他痛不欲生。

  熊子勛含淚將戰(zhàn)友們的遺物就地掩埋。對著那一座座無名的墳頭,他在心中立下重誓:“戰(zhàn)友們是在紫金犧牲的,我當區(qū)長的不能讓他們孤魂在外。我要找到這些兄弟的下落,并且寫一本書,讓后人記住他們。”

  不改初衷,他兩度患癌、右眼失明仍信守承諾

  1950年底,熊子勛被調(diào)回谷城縣里工作。人雖離開了紫金,但他對犧牲戰(zhàn)友的牽掛一刻也沒有減少。

  1951年,熊子勛被調(diào)到湖北日報社工作。大城市里有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工作環(huán)境,他的心情卻久久難以平靜:“我在這兒享福,那些犧牲戰(zhàn)友的尸骨卻沒有找到,我心里難受啊!”

  這個心結,讓他在3個月后申請回到了谷城。工作之余,他多次進入沈埡山區(qū)尋訪戰(zhàn)友的下落,搜集戰(zhàn)爭史料。

  有一次,熊子勛偶然聽說沈陽一名教導員那里有戰(zhàn)友名單,當即踏上去沈陽的列車。到了沈陽,教導員說名單在文書那里,熊子勛輾轉(zhuǎn)來到文書的老家湖南。經(jīng)過近半年的尋訪,熊子勛才在四川青城山的一個寺廟里找到了這份珍貴的名單。

  捧著戰(zhàn)友的名單,熊子勛如獲至寶?;氐焦瘸?,他上報縣政府,一一向犧牲戰(zhàn)友的親屬發(fā)出“追烈通知”。

  數(shù)十年里,熊子勛的工作崗位多次變化,但他尋找犧牲戰(zhàn)友的腳步卻從沒停止。就在他艱難跋涉、默默追尋的時候,各種疾病悄然向他襲來。

  1982年,他被診斷出患了初期胃癌。得知自己時日無多,而早年立下的誓言還沒有完成,熊子勛決定抓緊時間進山查證。家人和領導阻止他,他悄悄留下遺囑:“我立下的誓言還沒實現(xiàn),你們不要讓我遺憾地死去?!辈m著家人,他再次進山……

  1988年6月,熊子勛在石人溝一戶農(nóng)戶家訪談時得知,半山腰上有兩處戰(zhàn)士的墳墓。他聽說后,當即決定要到上面看看??炫赖桨肷窖鼤r,暴雨傾瀉而下,一股泥石流奔涌而來,把他沖下山去。翻滾中,他被兩棵樹擋住身體,撿回一條命,但右眼卻被嚴重刺傷,最終失明。

  1989年,熊子勛被診斷得了肝癌。他再次給老伴寫下遺囑:“只要有一口氣在,我就要完成對戰(zhàn)友的承諾!”

  或許是熊子勛的真情感動了上蒼,他的病竟奇跡般地好轉(zhuǎn)了。

  這樣的追尋,一直持續(xù)了60多年。直到2011年,最后2名革命群眾郭大文、郭大學的烈士證明被送到了他們的子孫手中。至此,熊子勛把所有犧牲人員的犧牲經(jīng)過、掩埋地全部查清,并分別為他們申報了革命烈士。

  郭大學的兒子郭佰宗把證書送到了兩位先人的墳前:“爹、大伯,你們可以安息了!多虧熊叔多年的奔走,才還原了你們犧牲的經(jīng)過。他是我們一家的大恩人!”

  以書為碑,他嘔心瀝血用文字鐫刻歷史

  在幾十年的尋訪中,熊子勛不斷搜集解放谷城西南山區(qū)的史料。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積累,他撰寫出了16萬字的初稿《磨盤山平暴記》。

  尋訪之路充滿艱辛,書寫這段歷史亦不輕松。1986年起,熊子勛克服眼疾,堅持左手拿著放大鏡、右手執(zhí)筆。由于寫的字很大,每張紙上僅能寫50個字左右。一邊尋訪、一邊寫、一邊改,從1979年到2003年,他數(shù)易其稿,終于完成了50多萬字的修訂稿。

  1988年5月,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空軍司令員、中共襄陽地委第一任書記的張廷發(fā)視察谷城,接見了在谷城工作的南下干部代表和縣委黨史辦工作人員。作為被接見人員之一,熊子勛向張廷發(fā)報告了那段發(fā)生在紫金茶園溝的悲壯歷史,匯報了自己尋訪的情況,并向張廷發(fā)求證、核實了部分史實。

  為了讓每一段資料都精準無誤,2003年,熊子勛不顧77歲高齡三次進山,對細節(jié)進行核實、補充。2005年4月,他將手寫的書稿交給時任谷城縣文聯(lián)副主席的王金文,請他編輯。

  王金文回憶:“當熊老和女兒用扁擔抬著兩蛇皮袋稿子到我辦公室時,我真的很震驚。這本書,是熊老用血和淚寫成的?。 北恍茏觿椎木袼袆?,王金文對手稿進行了打印、校對、編排,并聯(lián)系出版。成書過程中,熊子勛離休前所在單位谷城縣政協(xié)幫助聯(lián)系有關知情人員,提供資料,勘正史誤;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組織召開研討會,推動創(chuàng)作。

  2008年7月,《磨盤山平暴記》改名為《黎明的鐘聲》正式出版,填補了那段歷史的空白。熊子勛來到谷城縣烈士紀念碑前,用散發(fā)著油墨香味的《黎明的鐘聲》告慰英靈:“書寫出來了,終于為你們立了一座碑,人們會記住你們的!”

  幾十年來,熊子勛還撰寫了40萬字的紀實作品《風雨人生——一個抗戰(zhàn)老兵的記憶》。他完成的這些著作,為記錄谷城革命、文化歷史提供了豐富素材。

  帶病宣講,他九旬高齡仍為講好黨史奔走不停

  先烈和歷史不僅要被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更要成為紅色的種子,在更多人的心中扎根、發(fā)芽,成為新時代前行的動力。為了這份責任,年邁的熊子勛仍在不停忙碌。熊子勛離休后,被谷城縣實驗小學等多所中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他為孩子們講述黨的光榮傳統(tǒng),引導青少年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

  他還聯(lián)系5名離退休干部成立義務宣講隊,深入學校講過去、學歷史,看現(xiàn)在、談變化,激發(fā)孩子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他還主動擔任學校圖書協(xié)管員,并捐獻出積攢多年的書籍,自費訂報紙、雜志供青少年閱讀。

  近年來,熊子勛帶著一身疾病,堅持為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60余場次,開展有關政策宣講50多場次,7萬人次直接受教育。

  除了身體力行宣傳黨史,熊子勛一諾千金的故事,也教育感染著很多人。

  以熊子勛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花鼓戲《遠山豐碑》,是一部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劇目。該劇已在北京、武漢、襄陽等地公演,并被定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觀看群眾近10萬人次。

  在熊子勛倡導下建立的谷西南剿匪勝利紀念碑,如今已成為谷城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自建成以來,已有萬余人次前往瞻仰學習。

  熊子勛于2019年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并先后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湖北省第六屆道德模范、湖北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襄陽日報 通訊員 涂玉國 全媒體記者 黃金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