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弦歌越千年——宜昌弘揚屈原文化綜述

A-   A+
發(fā)表時間:2024年06月12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山川俊秀,文韻悠長,盛世峽江。

這里是宜昌,“中華詩祖”屈原誕生地、“藍墨水的上上游”。

無論從哪個地方遙望宜昌,人們心中不只是地理、鄉(xiāng)愁意義的記憶和向往,也許更多更濃的還是文化精神上的注視和敬仰。

從守護文化根脈,到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標,再到構筑精神高地……宜昌正持續(xù)對屈原文化進行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轉化,奮力守護、挖掘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講好屈原故事,綻放時代光彩。

知屈原 樹自信 重傳承

文明,因互鑒而鮮活;文化,因傳承而不朽。

6月7日晚,屈原祠前,兩岸嘉賓、詩人、屈氏后裔共祭屈原,“燃燎祭天、苞茅縮酒、樂舞迎神”層層遞進,帶領觀眾跨越千年,夢回屈原的上下求索、堅貞不屈。

回眸史海,2300年前,屈原懷沙自沉,沿岸百姓爭相劃船撈救,扔粽子引開魚蝦……幾經(jīng)演變,祭祀屈原、粽子寄情、游江招魂等端午習俗成了人們紀念屈原最傳統(tǒng)最堅定的方式。

歲月悠悠,峽江人民對屈原的紀念并不因時間推移而消逝,反而歷久彌新。

9478人一起包粽子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舉辦國際劃聯(lián)龍舟世界杯、“國潮端午”喚醒國人骨子里的儀式感……繽紛上“新”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盡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

2009年,由秭歸縣“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等習俗共同組成的中國“端午節(jié)”,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2014年8月起,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作為國家保留的節(jié)慶活動項目在宜昌長期舉辦;2024年4月,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被文旅部批準為我省保留的四項部省級節(jié)慶活動之一。

在屈原故里非遺小巷,15名法國小朋友學會了包粽子、制作五彩繩,圓了一年前的“龍舟夢”。

在萬古寺村,來自臺灣彰化的屈氏后裔,與當?shù)厍虾笠嵋黄鸢兆印⒃捰H情、祭屈原。

在徐家沖港灣,端午申遺“三省四地”龍舟隊奮力擊水搶紅奪標。秭歸小伙徐紅堯,特意提前趕回家鄉(xiāng),只為參加鎮(zhèn)里的龍舟隊訓練。

從法國到中國,從臺灣到宜昌,從汨羅江到秭歸,端午文化猶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們聚攏在一起。

“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端午的核心。而端午已成為全世界數(shù)十個國家共同的節(jié)日,人類社會的精神家園。屈原文化伴隨著粽子、龍舟等習俗走向世界。”國家非遺項目“屈原傳說”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鄭承志說。

愛屈原 強認同 巧傳播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4月20日,屈原書城,講解員帶領孩子們一起“沉浸式”走進屈原的精神世界。

新華書店·屈原書城是全國53家“年度最美書店”之一,是研學的主要活動場地。一年來,書城以屈原文化為核心,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246場次。

站在磨基山憑欄俯瞰,綠樹蔥蘢的屈原文化公園與江岸相連,好似一幅江南人文山水畫卷。

屈原文化公園挖掘屈原在此出生、居住、創(chuàng)作的特定歷史,整合區(qū)域內山、水、林、院、街等資源,融合自然風光和市民體驗元素,自開園以來游客不斷。

“天門階梯”、生態(tài)淺溪、地板書……園內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能在屈原的辭賦中找到出處。

斯文在茲,弦歌不輟。作為“中國詩歌之城”,宜昌將屈原文化融入城市肌理,積極推動屈原文化進教材、進景區(qū)、進田園……

宜昌城區(qū)綠蘿路小學以屈原文化為內核,建成校園九景——修遠廊、滋蘭門、九歌廳等,學生們在多樣體驗中學習和傳承屈原文化,爭做“求索少年”。

宜昌博物館助力楓香樹社區(qū)和柏臨河路社區(qū)打造“屈子堂”,讓屈原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三閭騷壇詩社每逢端午聚集屈原廟,與省內外百名詩人一同吟詩作賦、緬懷屈原。這個誕生于明朝的中國第一農(nóng)民詩社,于今年1月獲評“2023年度全國十佳詩社”。

文化“活”了起來,旅游亦不甘沉寂。

逛!“國風雅韻 潮動端午”非遺市集、端午游園會引領旅游消費新風尚。瞧!實景劇《峽江號子聲》、穿越劇《三峽盛典》打卡歷史“名場面”。品!屈原家宴、宜昌肥魚節(jié)點燃城市“煙火氣”。

參與“國潮端午”漢服巡游的外地大學生游客郭宇杰說,小時候來,只有屈原祠可觀瞻,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鐫刻著屈原的印跡,更能深切體會屈原文化的源遠流長。

興屈原 塑品牌 賦能量

秦腔紹劇隔空對白、小提琴二胡和鳴鏗鏘,一齊寄情山水、放歌端午……

這是《奮楫家國——碧水長歌頌端陽2024》中的一幕。這臺由宜昌攜手央視打造的2024端午特別節(jié)目,成為今年端午期間最吸睛的超級IP。

奔騰不息的大江、綠意盎然的山川、靜水深流的平湖、激情揮槳的健兒……端午前夕,6集大型人文紀錄片《龍舟》橫空出世,不僅破圈,更“炸圈”。

“這部紀錄片從人類文明、歷史脈絡、體育發(fā)展、文化民俗等多個視角掀開了中華文明歷史長卷,給予我內心強烈的震撼。希望未來承載著中華精神的龍舟能繼續(xù)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市民易楊說。

近年來,為讓屈原成為宜昌永恒的文化標識,宜昌頻推“花式營銷”:連續(xù)兩年與央視聯(lián)合制作端午特別節(jié)目,編纂和出版《楚辭大典》,推出新編歷史話劇《屈原》,舉辦龍舟世界杯、“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打造屈大夫、橙小秭、粽小歸、舟小龍等動漫IP形象……“屈原故里”進一步聲名遠播。

講好屈原故事,打造高識別度的文化IP,“花式營銷”之下,一個碧水藍天、詩情畫意、煙火升騰的宜昌跨“楚”躍“?!保呦蚴澜?。

話劇《屈原》先后亮相長沙、南寧等地,場場爆滿,好評如潮。

由湖北秭歸屈原藝術團編排的原創(chuàng)民俗歌舞劇《大端午》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上演,驚艷全場,掌聲不斷。

海外華文媒體紛紛走進屈原祠,拜謁詩祖,賞讀《離騷》《九歌》《天問》等名篇。

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種下文化擔當?shù)姆N子,如今,已花開成海、碩果盈枝……三峽日報記者 宋瀟瀟

責任編輯:李歡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027-87238963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4607號

文脈弦歌越千年——宜昌弘揚屈原文化綜述

發(fā)表時間:2024-06-12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山川俊秀,文韻悠長,盛世峽江。

這里是宜昌,“中華詩祖”屈原誕生地、“藍墨水的上上游”。

無論從哪個地方遙望宜昌,人們心中不只是地理、鄉(xiāng)愁意義的記憶和向往,也許更多更濃的還是文化精神上的注視和敬仰。

從守護文化根脈,到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標,再到構筑精神高地……宜昌正持續(xù)對屈原文化進行時代性創(chuàng)新性轉化,奮力守護、挖掘散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瑰寶,講好屈原故事,綻放時代光彩。

知屈原 樹自信 重傳承

文明,因互鑒而鮮活;文化,因傳承而不朽。

6月7日晚,屈原祠前,兩岸嘉賓、詩人、屈氏后裔共祭屈原,“燃燎祭天、苞茅縮酒、樂舞迎神”層層遞進,帶領觀眾跨越千年,夢回屈原的上下求索、堅貞不屈。

回眸史海,2300年前,屈原懷沙自沉,沿岸百姓爭相劃船撈救,扔粽子引開魚蝦……幾經(jīng)演變,祭祀屈原、粽子寄情、游江招魂等端午習俗成了人們紀念屈原最傳統(tǒng)最堅定的方式。

歲月悠悠,峽江人民對屈原的紀念并不因時間推移而消逝,反而歷久彌新。

9478人一起包粽子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舉辦國際劃聯(lián)龍舟世界杯、“國潮端午”喚醒國人骨子里的儀式感……繽紛上“新”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盡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

2009年,由秭歸縣“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等習俗共同組成的中國“端午節(jié)”,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2014年8月起,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作為國家保留的節(jié)慶活動項目在宜昌長期舉辦;2024年4月,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被文旅部批準為我省保留的四項部省級節(jié)慶活動之一。

在屈原故里非遺小巷,15名法國小朋友學會了包粽子、制作五彩繩,圓了一年前的“龍舟夢”。

在萬古寺村,來自臺灣彰化的屈氏后裔,與當?shù)厍虾笠嵋黄鸢兆?、話親情、祭屈原。

在徐家沖港灣,端午申遺“三省四地”龍舟隊奮力擊水搶紅奪標。秭歸小伙徐紅堯,特意提前趕回家鄉(xiāng),只為參加鎮(zhèn)里的龍舟隊訓練。

從法國到中國,從臺灣到宜昌,從汨羅江到秭歸,端午文化猶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們聚攏在一起。

“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端午的核心。而端午已成為全世界數(shù)十個國家共同的節(jié)日,人類社會的精神家園。屈原文化伴隨著粽子、龍舟等習俗走向世界?!眹曳沁z項目“屈原傳說”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鄭承志說。

愛屈原 強認同 巧傳播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4月20日,屈原書城,講解員帶領孩子們一起“沉浸式”走進屈原的精神世界。

新華書店·屈原書城是全國53家“年度最美書店”之一,是研學的主要活動場地。一年來,書城以屈原文化為核心,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246場次。

站在磨基山憑欄俯瞰,綠樹蔥蘢的屈原文化公園與江岸相連,好似一幅江南人文山水畫卷。

屈原文化公園挖掘屈原在此出生、居住、創(chuàng)作的特定歷史,整合區(qū)域內山、水、林、院、街等資源,融合自然風光和市民體驗元素,自開園以來游客不斷。

“天門階梯”、生態(tài)淺溪、地板書……園內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能在屈原的辭賦中找到出處。

斯文在茲,弦歌不輟。作為“中國詩歌之城”,宜昌將屈原文化融入城市肌理,積極推動屈原文化進教材、進景區(qū)、進田園……

宜昌城區(qū)綠蘿路小學以屈原文化為內核,建成校園九景——修遠廊、滋蘭門、九歌廳等,學生們在多樣體驗中學習和傳承屈原文化,爭做“求索少年”。

宜昌博物館助力楓香樹社區(qū)和柏臨河路社區(qū)打造“屈子堂”,讓屈原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三閭騷壇詩社每逢端午聚集屈原廟,與省內外百名詩人一同吟詩作賦、緬懷屈原。這個誕生于明朝的中國第一農(nóng)民詩社,于今年1月獲評“2023年度全國十佳詩社”。

文化“活”了起來,旅游亦不甘沉寂。

逛!“國風雅韻 潮動端午”非遺市集、端午游園會引領旅游消費新風尚。瞧!實景劇《峽江號子聲》、穿越劇《三峽盛典》打卡歷史“名場面”。品!屈原家宴、宜昌肥魚節(jié)點燃城市“煙火氣”。

參與“國潮端午”漢服巡游的外地大學生游客郭宇杰說,小時候來,只有屈原祠可觀瞻,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鐫刻著屈原的印跡,更能深切體會屈原文化的源遠流長。

興屈原 塑品牌 賦能量

秦腔紹劇隔空對白、小提琴二胡和鳴鏗鏘,一齊寄情山水、放歌端午……

這是《奮楫家國——碧水長歌頌端陽2024》中的一幕。這臺由宜昌攜手央視打造的2024端午特別節(jié)目,成為今年端午期間最吸睛的超級IP。

奔騰不息的大江、綠意盎然的山川、靜水深流的平湖、激情揮槳的健兒……端午前夕,6集大型人文紀錄片《龍舟》橫空出世,不僅破圈,更“炸圈”。

“這部紀錄片從人類文明、歷史脈絡、體育發(fā)展、文化民俗等多個視角掀開了中華文明歷史長卷,給予我內心強烈的震撼。希望未來承載著中華精神的龍舟能繼續(xù)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笔忻褚讞钫f。

近年來,為讓屈原成為宜昌永恒的文化標識,宜昌頻推“花式營銷”:連續(xù)兩年與央視聯(lián)合制作端午特別節(jié)目,編纂和出版《楚辭大典》,推出新編歷史話劇《屈原》,舉辦龍舟世界杯、“屈原杯”全國詩歌大賽,打造屈大夫、橙小秭、粽小歸、舟小龍等動漫IP形象……“屈原故里”進一步聲名遠播。

講好屈原故事,打造高識別度的文化IP,“花式營銷”之下,一個碧水藍天、詩情畫意、煙火升騰的宜昌跨“楚”躍“?!?,走向世界。

話劇《屈原》先后亮相長沙、南寧等地,場場爆滿,好評如潮。

由湖北秭歸屈原藝術團編排的原創(chuàng)民俗歌舞劇《大端午》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上演,驚艷全場,掌聲不斷。

海外華文媒體紛紛走進屈原祠,拜謁詩祖,賞讀《離騷》《九歌》《天問》等名篇。

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種下文化擔當?shù)姆N子,如今,已花開成海、碩果盈枝……三峽日報記者 宋瀟瀟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