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書壇頂流米芾那些事:與蘇軾相交甚篤,對襄陽情深意切

A-   A+
發(fā)表時間:2024年10月30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題多景樓》《秋登峴山之作》《寄紹彭》(局部)。(襄陽市博物館供圖)

米芾自畫像拓片(局部)。(桂海碑林博物館官微供圖)

《蘭陵》。(襄陽市博物館供圖)

米公祠。 (楊力 攝)

宋 瓷碟(重慶市沙坪壩博物館藏)

《動靜交相養(yǎng)賦》(局部)。(襄陽市博物館供圖)

宋 銅花瓶(重慶市江津博物館藏)

他與同為“宋四家”的蘇軾相交甚篤,蘇軾贊其書法“風(fēng)檣陣馬,沉著痛快, 當(dāng)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

他從襄陽走出,自號襄陽漫士,人稱“米襄陽”,至今仍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追崇。

9月底,由湖北省襄陽市博物館與重慶市沙坪壩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米芾與他的時代”特展圓滿落幕,展覽共展出近30余幅珍貴的米芾書法拓片,以及40余件宋代出土文物,力求讓觀眾走近“米芾與他的時代”。自2019年首次對外展出,襄陽市博物館藏米公祠書法拓片曾先后亮相湖北、浙江、吉林、四川、山東、安徽、江西、重慶等國內(nèi)十余地。

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 藝文兼長,以書名最盛,其書法在當(dāng)時即備受推崇,時人爭相求訪收藏,請題碑匾者甚眾,堪稱宋代書壇頂流。

舉止奇特 呼石為兄

桀驁不馴被稱“米癲”

米芾其人,很有故事可講。展覽以漫畫的形式,向觀眾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立體的米芾形象。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祖居太原,后遷居襄陽。出生于襄陽的米芾,6歲讀詩書,7歲學(xué)書法,10歲臨寫碑帖,21歲因母親恩蔭離開襄陽步入仕途,官至禮部員外郎。

他舉止奇特,桀驁不馴,被稱為“米癲”。相傳,米芾酷愛奇石,他的“漏、透、皺、瘦”四字相石法,至今仍受推崇。他賞石、收集硯臺,為其賦詩,還拜石、抱石而眠,呼之為兄。他好潔成癖,曾因?qū)掖吻逑闯率构俜峙f,有損形象,遭人彈劾而被降官;為女擇婿時,遇到一個叫“段拂”的書生,認(rèn)為拂而去塵,必然干凈,便將女兒許配給他。

他的家族與宋朝宗室頗有淵源,其五世祖為宋初勛臣,隨趙匡胤征戰(zhàn),有救駕之功,獲寵信而改名為“信”。然而,米芾在世時諱言為米信之后,就其出身含糊其詞,如米芾有印章作“楚國羋姓”“祝融之后”等。

“尚意”宋書個中翹楚

曾將六個字一筆呵成

米芾一生轉(zhuǎn)益多師,不拘于一家,開創(chuàng)了跌宕沉雄、自由放達(dá)的書風(fēng),成為宋書“尚意”風(fēng)格個中翹楚。在群星輝映的宋代書壇,米芾以其獨特的風(fēng)貌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

襄陽市博物館藏襄陽米公祠碑刻拓片,堪稱我國書法藝術(shù)的寶庫。其中,《動靜交相養(yǎng)賦》是米芾行書的代表作,氣勢飛動,縱橫自如,達(dá)到了雄逸蒼厚的境地。《游虎丘》是其草書的代表作,詩文為朱長文作,流暢雅致,且具逸興。

“米芾與他的時代”特展策展人蔡雯雯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特展側(cè)重展現(xiàn)米芾書法的三個特點,第一是“刷字”,指米芾書法尤其是行書,用筆非常迅急,有些筆畫就形成絲絲留白的效果。第二是“連筆”,米芾非常推崇王獻(xiàn)之的連筆,自己也是登峰造極,曾在一個帖里把6個字一筆一氣呵成。第三是“八面出鋒”,米芾臨摹過許多歷代名家的書帖,楷、隸、篆、行、草均有涉獵,他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形成“八面出鋒”的特點。

2013年國家文物局印發(fā)《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94件(組)一級文物被列入,故宮博物院藏米芾《苕溪詩帖》卷,位列其中。

以藝文交友

與蘇軾相交甚篤

襄陽市博物館藏米芾書法拓片,已在全國各地巡展了十幾站?!懊总琅c他的時代”特展,增加40余件宋代出土文物,以更全面地反映米芾和他生活的時代,特別是文人士大夫這一群體的生活面貌。

蔡雯雯介紹,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隨著宋代商品經(jīng)濟(jì)的繁榮,上至皇室貴胄,下到普通市民,都以“四般閑事”為風(fēng)尚,尤以士大夫群體為甚,稱為“文人雅道”。

展品中,宋代的香爐、茶盞、瓶、銅鏡等,再現(xiàn)了1000多年前的風(fēng)雅。宋代文人士大夫喜愛在家中掛自畫像,并題上幾句“畫像贊”。米芾同樣擅長自畫寫真,現(xiàn)刻于桂林伏波山還珠洞壁的米芾畫像即是根據(jù)米芾自畫像拓本翻刻,是其自我端詳?shù)囊娮C。

生逢崇文盛世,加之金石學(xué)興起, 宋代的文人墨客間掀起博古鑒藏之風(fēng),他們經(jīng)常舉辦各類集會,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西園雅集”。元豐至元祐年間,駙馬王詵的宅院西園中,經(jīng)常聚集一批藝術(shù)家和文人,與會者之一的李公麟取其中的十六人合繪于一幅之上,稱為《西園雅集圖》,由米芾作《西園雅集圖記》。

此次特展以多媒體形式展示了一幅《西園雅集圖》,畫中的蘇軾、蘇轍、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米芾、李公麟、秦觀等,都是名貫古今的翰苑奇才。他們或吟詩賦詞、或撫琴唱和、或打坐問禪,動作神態(tài),栩栩如生,畫面瀟灑、雋逸。

米芾廣泛交游,尤其與蘇軾相交甚篤。米芾曾將自己心愛的紫金硯割愛贈給蘇軾,蘇軾去世之后,其子將紫金硯物歸原主。蘇軾晚年從儋州貶謫之所北歸時,在《與米元章尺牘》第二十五首中情真意切地寫道:“嶺海八年,親友曠絕,亦未嘗關(guān)念。獨念吾元章邁往凌云之氣,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時見之,以洗我積年瘴毒耶?”蘇軾與米芾相交甚篤,知之甚深,由此可窺一斑。

而蘇軾對米芾其人、其文、其字的評價,可謂切中肯綮,盛贊米芾的書法“篆、隸、真、行、草書,如風(fēng)檣陣馬,沉著痛快,當(dāng)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這里的“鐘、王”,指漢魏之際的書法家鐘繇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二人因書法造詣高、對后世影響大,被合稱為“鐘王”。

“米襄陽”至今受追崇

千年名片盼擦得更亮

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fā)源地,歷史名人燦若群星,詩有“孟襄陽”(孟浩然),書有“米襄陽”(米芾)。

米芾與襄陽淵源深厚。襄陽市博物館有關(guān)負(fù)責(zé)人介紹,米芾自小在襄陽長大,對襄陽自然有著深厚的感情,自號之一即為襄陽漫士。

從襄陽走出的米芾,一直被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世代追崇。自元代起,在漢江邊就有一座米公祠。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紀(jì)念米芾及其后人的家廟,始建于元,擴(kuò)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祠內(nèi)有紀(jì)念性建筑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康熙至雍正年間由米芾后裔請人摹刻的米芾書法45碣,其他碑刻145碣。其書法藝術(shù)韻味生動,爐火純青。

民國戰(zhàn)亂期間,米芾后人冒著危險將這批珍貴的文物埋藏于老屋,才幸免于難,解放后得以重見天日。

如今,襄陽市襄州區(qū)米莊鎮(zhèn)作為米芾后裔的主要聚集地,一直把米芾文化、書法文化貫穿在米莊發(fā)展的多個方面。米莊鎮(zhèn)以米芾為主題,建立了米芾奇石館、米芾文化長廊,依托米芾中學(xué),將傳統(tǒng)文化進(jìn)行傳播和傳承。

2022年9月27日,米芾、蘇軾、歐陽修等書法家的墨跡作品在湖北省博物館“尚意千載——宋代書法主題展”中展出。其中,米芾的《衰老帖》《破羌帖跋贊卷》,及其子米友仁的《動止持福帖》,尤其牽動湖北人的心。主辦方特意舉辦了迎法帖活動,米芾后裔、時年81歲的米高洲接過米芾法帖時激動地說:“厚重的法帖代表著米芾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是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時年11歲的米博煜說:“今天我特別驕傲,以后更要寫好毛筆字,了解賞石文化,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吳函 實習(xí)生 徐愉舒

責(zé)任編輯:李歡

宋代書壇頂流米芾那些事:與蘇軾相交甚篤,對襄陽情深意切

發(fā)表時間:2024-10-30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題多景樓》《秋登峴山之作》《寄紹彭》(局部)。(襄陽市博物館供圖)

米芾自畫像拓片(局部)。(桂海碑林博物館官微供圖)

《蘭陵》。(襄陽市博物館供圖)

米公祠。 (楊力 攝)

宋 瓷碟(重慶市沙坪壩博物館藏)

《動靜交相養(yǎng)賦》(局部)。(襄陽市博物館供圖)

宋 銅花瓶(重慶市江津博物館藏)

他與同為“宋四家”的蘇軾相交甚篤,蘇軾贊其書法“風(fēng)檣陣馬,沉著痛快, 當(dāng)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

他從襄陽走出,自號襄陽漫士,人稱“米襄陽”,至今仍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追崇。

9月底,由湖北省襄陽市博物館與重慶市沙坪壩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的“米芾與他的時代”特展圓滿落幕,展覽共展出近30余幅珍貴的米芾書法拓片,以及40余件宋代出土文物,力求讓觀眾走近“米芾與他的時代”。自2019年首次對外展出,襄陽市博物館藏米公祠書法拓片曾先后亮相湖北、浙江、吉林、四川、山東、安徽、江西、重慶等國內(nèi)十余地。

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 藝文兼長,以書名最盛,其書法在當(dāng)時即備受推崇,時人爭相求訪收藏,請題碑匾者甚眾,堪稱宋代書壇頂流。

舉止奇特 呼石為兄

桀驁不馴被稱“米癲”

米芾其人,很有故事可講。展覽以漫畫的形式,向觀眾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立體的米芾形象。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祖居太原,后遷居襄陽。出生于襄陽的米芾,6歲讀詩書,7歲學(xué)書法,10歲臨寫碑帖,21歲因母親恩蔭離開襄陽步入仕途,官至禮部員外郎。

他舉止奇特,桀驁不馴,被稱為“米癲”。相傳,米芾酷愛奇石,他的“漏、透、皺、瘦”四字相石法,至今仍受推崇。他賞石、收集硯臺,為其賦詩,還拜石、抱石而眠,呼之為兄。他好潔成癖,曾因?qū)掖吻逑闯率构俜峙f,有損形象,遭人彈劾而被降官;為女擇婿時,遇到一個叫“段拂”的書生,認(rèn)為拂而去塵,必然干凈,便將女兒許配給他。

他的家族與宋朝宗室頗有淵源,其五世祖為宋初勛臣,隨趙匡胤征戰(zhàn),有救駕之功,獲寵信而改名為“信”。然而,米芾在世時諱言為米信之后,就其出身含糊其詞,如米芾有印章作“楚國羋姓”“祝融之后”等。

“尚意”宋書個中翹楚

曾將六個字一筆呵成

米芾一生轉(zhuǎn)益多師,不拘于一家,開創(chuàng)了跌宕沉雄、自由放達(dá)的書風(fēng),成為宋書“尚意”風(fēng)格個中翹楚。在群星輝映的宋代書壇,米芾以其獨特的風(fēng)貌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四家”。

襄陽市博物館藏襄陽米公祠碑刻拓片,堪稱我國書法藝術(shù)的寶庫。其中,《動靜交相養(yǎng)賦》是米芾行書的代表作,氣勢飛動,縱橫自如,達(dá)到了雄逸蒼厚的境地?!队位⑶稹肥瞧洳輹拇碜?,詩文為朱長文作,流暢雅致,且具逸興。

“米芾與他的時代”特展策展人蔡雯雯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特展側(cè)重展現(xiàn)米芾書法的三個特點,第一是“刷字”,指米芾書法尤其是行書,用筆非常迅急,有些筆畫就形成絲絲留白的效果。第二是“連筆”,米芾非常推崇王獻(xiàn)之的連筆,自己也是登峰造極,曾在一個帖里把6個字一筆一氣呵成。第三是“八面出鋒”,米芾臨摹過許多歷代名家的書帖,楷、隸、篆、行、草均有涉獵,他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形成“八面出鋒”的特點。

2013年國家文物局印發(fā)《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94件(組)一級文物被列入,故宮博物院藏米芾《苕溪詩帖》卷,位列其中。

以藝文交友

與蘇軾相交甚篤

襄陽市博物館藏米芾書法拓片,已在全國各地巡展了十幾站。“米芾與他的時代”特展,增加40余件宋代出土文物,以更全面地反映米芾和他生活的時代,特別是文人士大夫這一群體的生活面貌。

蔡雯雯介紹,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寫道:“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隨著宋代商品經(jīng)濟(jì)的繁榮,上至皇室貴胄,下到普通市民,都以“四般閑事”為風(fēng)尚,尤以士大夫群體為甚,稱為“文人雅道”。

展品中,宋代的香爐、茶盞、瓶、銅鏡等,再現(xiàn)了1000多年前的風(fēng)雅。宋代文人士大夫喜愛在家中掛自畫像,并題上幾句“畫像贊”。米芾同樣擅長自畫寫真,現(xiàn)刻于桂林伏波山還珠洞壁的米芾畫像即是根據(jù)米芾自畫像拓本翻刻,是其自我端詳?shù)囊娮C。

生逢崇文盛世,加之金石學(xué)興起, 宋代的文人墨客間掀起博古鑒藏之風(fēng),他們經(jīng)常舉辦各類集會,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西園雅集”。元豐至元祐年間,駙馬王詵的宅院西園中,經(jīng)常聚集一批藝術(shù)家和文人,與會者之一的李公麟取其中的十六人合繪于一幅之上,稱為《西園雅集圖》,由米芾作《西園雅集圖記》。

此次特展以多媒體形式展示了一幅《西園雅集圖》,畫中的蘇軾、蘇轍、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米芾、李公麟、秦觀等,都是名貫古今的翰苑奇才。他們或吟詩賦詞、或撫琴唱和、或打坐問禪,動作神態(tài),栩栩如生,畫面瀟灑、雋逸。

米芾廣泛交游,尤其與蘇軾相交甚篤。米芾曾將自己心愛的紫金硯割愛贈給蘇軾,蘇軾去世之后,其子將紫金硯物歸原主。蘇軾晚年從儋州貶謫之所北歸時,在《與米元章尺牘》第二十五首中情真意切地寫道:“嶺海八年,親友曠絕,亦未嘗關(guān)念。獨念吾元章邁往凌云之氣,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何時見之,以洗我積年瘴毒耶?”蘇軾與米芾相交甚篤,知之甚深,由此可窺一斑。

而蘇軾對米芾其人、其文、其字的評價,可謂切中肯綮,盛贊米芾的書法“篆、隸、真、行、草書,如風(fēng)檣陣馬,沉著痛快,當(dāng)與鐘、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這里的“鐘、王”,指漢魏之際的書法家鐘繇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二人因書法造詣高、對后世影響大,被合稱為“鐘王”。

“米襄陽”至今受追崇

千年名片盼擦得更亮

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fā)源地,歷史名人燦若群星,詩有“孟襄陽”(孟浩然),書有“米襄陽”(米芾)。

米芾與襄陽淵源深厚。襄陽市博物館有關(guān)負(fù)責(zé)人介紹,米芾自小在襄陽長大,對襄陽自然有著深厚的感情,自號之一即為襄陽漫士。

從襄陽走出的米芾,一直被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世代追崇。自元代起,在漢江邊就有一座米公祠。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紀(jì)念米芾及其后人的家廟,始建于元,擴(kuò)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祠內(nèi)有紀(jì)念性建筑拜殿、寶晉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康熙至雍正年間由米芾后裔請人摹刻的米芾書法45碣,其他碑刻145碣。其書法藝術(shù)韻味生動,爐火純青。

民國戰(zhàn)亂期間,米芾后人冒著危險將這批珍貴的文物埋藏于老屋,才幸免于難,解放后得以重見天日。

如今,襄陽市襄州區(qū)米莊鎮(zhèn)作為米芾后裔的主要聚集地,一直把米芾文化、書法文化貫穿在米莊發(fā)展的多個方面。米莊鎮(zhèn)以米芾為主題,建立了米芾奇石館、米芾文化長廊,依托米芾中學(xué),將傳統(tǒng)文化進(jìn)行傳播和傳承。

2022年9月27日,米芾、蘇軾、歐陽修等書法家的墨跡作品在湖北省博物館“尚意千載——宋代書法主題展”中展出。其中,米芾的《衰老帖》《破羌帖跋贊卷》,及其子米友仁的《動止持福帖》,尤其牽動湖北人的心。主辦方特意舉辦了迎法帖活動,米芾后裔、時年81歲的米高洲接過米芾法帖時激動地說:“厚重的法帖代表著米芾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是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時年11歲的米博煜說:“今天我特別驕傲,以后更要寫好毛筆字,了解賞石文化,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吳函 實習(xí)生 徐愉舒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shè)辦公室主辦

技術(shù)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