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fā)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敝腥A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治理理念和智慧,是極為寶貴的社會治理資源。基層是社會治理的重心和基石,治國理政最堅實的力量支撐來自基層。在新時代治國理政實踐中,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增強德治文化、法治文化、自治文化的治理效能,是創(chuàng)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必然要求。
增強德治文化的治理效能
德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德治為先”是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的基本特征,傳統德治為基層社會治理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要深入挖掘和繼承傳統德治文化。德治文化可追溯至商周時期,《尚書》中記載有“好生之德”“民懷其德”“克明俊德”“惟德是輔”等相關論述,突出了道德在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鬃永^承了商周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國”,在《論語·為政篇》中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把道德與國家治理緊密聯系起來,德治成為我國古代最根本的治理準則,今天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痹诒剂鞑幌⒌臍v史文化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煥發(fā)出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要努力彰顯這些美德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引領功能,使之在處理基層鄰里人際關系、維護基層社會穩(wěn)定和諧、提高民眾道德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基層社會治理奠定堅實德治基礎。
要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中生長起來的,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發(fā)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力和感召力不可或缺,要發(fā)揮核心價值觀在基層社會中的道德導向作用,將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廣大民眾的行動上,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將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起來,鞏固基層社會團結奮斗的共同道德基礎,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的道德根基。
增強法治文化的治理效能
法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保障,“以法為治”是傳統社會治世的有效手段,為推進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資源。
要繼承發(fā)展中華民族重視依法治理的傳統。以法家為代表的傳統法治文化,強調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根本地位,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必須以法為本。商鞅在《商君書》中言:“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表明法律是人民的生命線和治理國家的根本。韓非在《韓非子·心度》中指出:“治民無常,唯法為治”,認為法治是治理民眾的唯一途徑。儒家的荀子也把法治作為最重要的治理理念之一,在《荀子·君道篇》中提出:“法者,治之端也”,將法治視為一切治理的起點?,F代基層社會治理同樣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撐,要努力通過法治文化建設有效調配和處理基層事務。
要傳承“無訟”的法治文化理念。傳統法治文化中,“無訟”是一種重要的治理理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正其本,清其源,則無訟矣”?;鶎由鐣卫響谌搿盁o訟”理念,對基層訴訟事務開展訴源追溯,加強訴源治理,實現正本清源,最大限度減少訴訟事件。同時,應充分利用基層調解、協商、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豐富糾紛解決方式,拓展“無訟”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廣度和深度。
要在推進傳統法治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培育現代法治思維?,F代法治思維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思維方式,它既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法治文化的沃土,又從現代法治實踐中發(fā)展而來。為了培育現代法治思維,需要在基層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例如通過打造法治展覽墻、開展普法節(jié)、創(chuàng)建法治文化公園等形式,引導群眾在切身體驗中樹立法治意識和理念,提升法治素養(yǎng),養(yǎng)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習慣,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向法治化方向發(fā)展。
增強自治文化的治理效能
自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目標,它能夠激發(fā)社會治理的活力,并促進治理成效的持續(xù)釋放。
要傳承創(chuàng)新“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為無為,則無不治”,提出“無為而治”的治理思想,這里的“無為而治”并非不進行社會治理,而是強調通過“我無為,而民自化”來發(fā)揮民眾的自治智慧和自治力量,達到“無為勝有為”的治理境界,這在現代基層社會治理中仍不失為重要的治理理念。
要傳承創(chuàng)新“民惟邦本”的治理傳統?!懊裎┌畋尽笔亲灾挝幕暮诵睦砟?,它強調民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力量,倡導發(fā)揮民眾的自治力量以完善社會治理?,F代基層社會治理應繼承這一傳統,始終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將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基層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激發(fā)基層群眾的自覺能動性和主動創(chuàng)造性,在基層矛盾沖突和公共事務決策中匯集群眾的自治智慧,推動基層自治不斷深化。
要傳承創(chuàng)新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傳統基層自治制度包括節(jié)慶禮儀、傳統家訓、鄉(xiāng)賢引導、鄰里守望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其中不少仍有重要價值。要在繼承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和民主實踐構建一套有效的基層自治制度,通過充分發(fā)揮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的作用,實現基層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jiān)督,構建一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讓基層自治在制度框架內平穩(wěn)有效運行。(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彭菊花 劉偉俊)
發(fā)表時間:2024-11-26 來源:湖北文明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fā)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治理理念和智慧,是極為寶貴的社會治理資源?;鶎邮巧鐣卫淼闹匦暮突?,治國理政最堅實的力量支撐來自基層。在新時代治國理政實踐中,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增強德治文化、法治文化、自治文化的治理效能,是創(chuàng)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必然要求。
增強德治文化的治理效能
德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德治為先”是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的基本特征,傳統德治為基層社會治理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要深入挖掘和繼承傳統德治文化。德治文化可追溯至商周時期,《尚書》中記載有“好生之德”“民懷其德”“克明俊德”“惟德是輔”等相關論述,突出了道德在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孔子繼承了商周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國”,在《論語·為政篇》中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把道德與國家治理緊密聯系起來,德治成為我國古代最根本的治理準則,今天具有極重要的價值。
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痹诒剂鞑幌⒌臍v史文化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煥發(fā)出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要努力彰顯這些美德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引領功能,使之在處理基層鄰里人際關系、維護基層社會穩(wěn)定和諧、提高民眾道德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基層社會治理奠定堅實德治基礎。
要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中生長起來的,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發(fā)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痹诨鶎由鐣卫碇校诵膬r值觀的引領力和感召力不可或缺,要發(fā)揮核心價值觀在基層社會中的道德導向作用,將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廣大民眾的行動上,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將傳承中華傳統美德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起來,鞏固基層社會團結奮斗的共同道德基礎,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的道德根基。
增強法治文化的治理效能
法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保障,“以法為治”是傳統社會治世的有效手段,為推進基層法治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資源。
要繼承發(fā)展中華民族重視依法治理的傳統。以法家為代表的傳統法治文化,強調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根本地位,認為要治理好國家,必須以法為本。商鞅在《商君書》中言:“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表明法律是人民的生命線和治理國家的根本。韓非在《韓非子·心度》中指出:“治民無常,唯法為治”,認為法治是治理民眾的唯一途徑。儒家的荀子也把法治作為最重要的治理理念之一,在《荀子·君道篇》中提出:“法者,治之端也”,將法治視為一切治理的起點?,F代基層社會治理同樣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撐,要努力通過法治文化建設有效調配和處理基層事務。
要傳承“無訟”的法治文化理念。傳統法治文化中,“無訟”是一種重要的治理理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正其本,清其源,則無訟矣”?;鶎由鐣卫響谌搿盁o訟”理念,對基層訴訟事務開展訴源追溯,加強訴源治理,實現正本清源,最大限度減少訴訟事件。同時,應充分利用基層調解、協商、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豐富糾紛解決方式,拓展“無訟”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廣度和深度。
要在推進傳統法治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培育現代法治思維?,F代法治思維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思維方式,它既植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法治文化的沃土,又從現代法治實踐中發(fā)展而來。為了培育現代法治思維,需要在基層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例如通過打造法治展覽墻、開展普法節(jié)、創(chuàng)建法治文化公園等形式,引導群眾在切身體驗中樹立法治意識和理念,提升法治素養(yǎng),養(yǎng)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習慣,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向法治化方向發(fā)展。
增強自治文化的治理效能
自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目標,它能夠激發(fā)社會治理的活力,并促進治理成效的持續(xù)釋放。
要傳承創(chuàng)新“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為無為,則無不治”,提出“無為而治”的治理思想,這里的“無為而治”并非不進行社會治理,而是強調通過“我無為,而民自化”來發(fā)揮民眾的自治智慧和自治力量,達到“無為勝有為”的治理境界,這在現代基層社會治理中仍不失為重要的治理理念。
要傳承創(chuàng)新“民惟邦本”的治理傳統?!懊裎┌畋尽笔亲灾挝幕暮诵睦砟睿鼜娬{民眾是社會治理的主體力量,倡導發(fā)揮民眾的自治力量以完善社會治理?,F代基層社會治理應繼承這一傳統,始終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將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基層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激發(fā)基層群眾的自覺能動性和主動創(chuàng)造性,在基層矛盾沖突和公共事務決策中匯集群眾的自治智慧,推動基層自治不斷深化。
要傳承創(chuàng)新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傳統基層自治制度包括節(jié)慶禮儀、傳統家訓、鄉(xiāng)賢引導、鄰里守望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其中不少仍有重要價值。要在繼承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和民主實踐構建一套有效的基層自治制度,通過充分發(fā)揮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的作用,實現基層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jiān)督,構建一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讓基層自治在制度框架內平穩(wěn)有效運行。(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彭菊花 劉偉俊)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