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潤心 幸福滿城——2024年黃岡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A-   A+
發(fā)表時間:2025年02月17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美黃岡,此心安處。

這美是山水輝映的顏值之美,是人文薈萃的氣質之美,更是“文明之花”盛放的和諧之美。在黃岡,美麗舉目可見,幸福觸手可及,文明浸潤人心。

2024年,黃岡市按照省、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部署安排,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強縣工程和鄉(xiāng)村振興,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chuàng)建,推進城鄉(xiāng)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fā)展,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強化思想引領

文明實踐凝聚向上力量

“文明三福好人多,好人常把好事做,不圖回報不圖名,只用行動在踐行……”2024年11月5日,麻城市“親·聽”百姓宣講員馮賢兵打著快板,為村民宣講著本地好人好事。

醫(yī)改政策、反電信詐騙、急救知識、松材線蟲病防治等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大道理”被宣講員們轉化為有煙火氣息的“小故事”,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麻城還利用農村群眾愛看電影的特點,培訓農村電影放映員,讓他們在放電影前用快板、善書等形式宣講政策。放映員還兼顧快遞員、維修工等多種角色,為群眾辦實事,目前已累計宣講1000多場,把黨的聲音送到了田間地頭。

黃梅縣則借助群眾喜愛的黃梅戲進行創(chuàng)新。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人員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融入黃梅戲,創(chuàng)作出《把脈定向指航程》等25部作品,每年演出100多場,還通過新媒體發(fā)布小視頻,累計吸引46萬余人次觀看,讓“黨味”與“戲味”完美融合。

三句半、快板、黃梅戲、鼓書……創(chuàng)新形式的宣講,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潛移默化中涵養(yǎng)了文明新風,讓黨的聲音響徹鄉(xiāng)村每個角落。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我市建立市、縣、鄉(xiāng)三級文明實踐服務供給資源庫,整合理論宣講、文藝文化、群眾性體育活動、科學普及、民生政策宣傳等優(yōu)質文化資源540項,持續(xù)推進資源下沉,統籌開展相關活動207場。

聚焦典型選樹

價值引領培育時代新人

他們并非生來不凡,卻在平凡中創(chuàng)造不凡;他們隨手一個善舉,就讓全黃岡人心頭一暖。

羅田農民楊明成扎根大山40年,義務植樹造林100余畝,帶動村民造林3000余畝,讓石頭山變成滿目蒼翠。40年里,他挖壞了30多把鋤頭和鐵鍬,穿破了50多雙解放鞋,親手栽下了2萬多棵樹苗,以實際行動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麻城退役消防兵陳賽超兩次進入火場救人。在其專業(yè)果敢的處置下,避免了煤氣罐爆炸可能引起的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面對群眾贊揚,陳賽超說:“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黨員,當人民群眾面臨危險時自己理應挺身而出,沖鋒在前!”

2024年,黃岡市健全“市、縣、鄉(xiāng)、村”四級貫通,“部門行業(yè)+新聞媒體+社會群眾”三方聯動的選樹推薦機制,選樹典型人數創(chuàng)歷史新高。

楊明成、陳賽超榮登“中國好人榜”,馮建明、石和良、尤國才入選“湖北好人”,姜能山榮獲第九屆湖北省道德模范并被推薦為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在榜樣的帶動下,青少年積極向上向善。馮梓航、馬伊琍獲評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呂梓煬等10位少年獲評黃岡市“新時代好少年”。

文明培育的過程,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黃岡這座有著鮮明紅色基因的城市,正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無聲浸潤,顯現出動人的文明底色。

堅持為民惠民

文明創(chuàng)建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浸潤一座城市的人文氣韻,衡量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也彰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以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明珠公園等一批口袋公園的建成,讓市民出門見綠、推窗見景。督導檢查常態(tài)化,解決了交通、市容、小區(qū)環(huán)境等市民關心的問題。群眾參與共同締造,文明創(chuàng)建理念可感可及。目前,我市已圓滿完成材料自查、特色亮點報送工作。

以強縣工程和鄉(xiāng)村振興為主攻方向,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組織群眾修訂村規(guī)民約,發(fā)揮村民理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抵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guī)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大力推廣文明實踐積分制,制定積分兌換細則,村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可獲積分兌換日用品,讓廣大村民在文明實踐中得實惠。目前,全市1069個行政村建立長效機制,激發(fā)了群眾參與鄉(xiāng)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鼓勵新鄉(xiāng)賢、五老人員參與,1436個村(社區(qū))開展好婆媳、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1908個村(社區(qū))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發(fā)揮作用,鄉(xiāng)風文明呈現新氣象。

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個善舉到一次次文明實踐,文明新風吹遍黃岡各地。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黃岡市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推進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展現新作為煥發(fā)新氣象,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黃岡篇章提供強大精神力量。(黃岡日報 記者 李嬌 通訊員 章樹林 王禹鋼

責任編輯:李歡

文明潤心 幸福滿城——2024年黃岡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發(fā)表時間:2025-02-17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美黃岡,此心安處。

這美是山水輝映的顏值之美,是人文薈萃的氣質之美,更是“文明之花”盛放的和諧之美。在黃岡,美麗舉目可見,幸福觸手可及,文明浸潤人心。

2024年,黃岡市按照省、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部署安排,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強縣工程和鄉(xiāng)村振興,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chuàng)建,推進城鄉(xiāng)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fā)展,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強化思想引領

文明實踐凝聚向上力量

“文明三福好人多,好人常把好事做,不圖回報不圖名,只用行動在踐行……”2024年11月5日,麻城市“親·聽”百姓宣講員馮賢兵打著快板,為村民宣講著本地好人好事。

醫(yī)改政策、反電信詐騙、急救知識、松材線蟲病防治等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大道理”被宣講員們轉化為有煙火氣息的“小故事”,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麻城還利用農村群眾愛看電影的特點,培訓農村電影放映員,讓他們在放電影前用快板、善書等形式宣講政策。放映員還兼顧快遞員、維修工等多種角色,為群眾辦實事,目前已累計宣講1000多場,把黨的聲音送到了田間地頭。

黃梅縣則借助群眾喜愛的黃梅戲進行創(chuàng)新。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人員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融入黃梅戲,創(chuàng)作出《把脈定向指航程》等25部作品,每年演出100多場,還通過新媒體發(fā)布小視頻,累計吸引46萬余人次觀看,讓“黨味”與“戲味”完美融合。

三句半、快板、黃梅戲、鼓書……創(chuàng)新形式的宣講,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潛移默化中涵養(yǎng)了文明新風,讓黨的聲音響徹鄉(xiāng)村每個角落。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我市建立市、縣、鄉(xiāng)三級文明實踐服務供給資源庫,整合理論宣講、文藝文化、群眾性體育活動、科學普及、民生政策宣傳等優(yōu)質文化資源540項,持續(xù)推進資源下沉,統籌開展相關活動207場。

聚焦典型選樹

價值引領培育時代新人

他們并非生來不凡,卻在平凡中創(chuàng)造不凡;他們隨手一個善舉,就讓全黃岡人心頭一暖。

羅田農民楊明成扎根大山40年,義務植樹造林100余畝,帶動村民造林3000余畝,讓石頭山變成滿目蒼翠。40年里,他挖壞了30多把鋤頭和鐵鍬,穿破了50多雙解放鞋,親手栽下了2萬多棵樹苗,以實際行動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麻城退役消防兵陳賽超兩次進入火場救人。在其專業(yè)果敢的處置下,避免了煤氣罐爆炸可能引起的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面對群眾贊揚,陳賽超說:“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黨員,當人民群眾面臨危險時自己理應挺身而出,沖鋒在前!”

2024年,黃岡市健全“市、縣、鄉(xiāng)、村”四級貫通,“部門行業(yè)+新聞媒體+社會群眾”三方聯動的選樹推薦機制,選樹典型人數創(chuàng)歷史新高。

楊明成、陳賽超榮登“中國好人榜”,馮建明、石和良、尤國才入選“湖北好人”,姜能山榮獲第九屆湖北省道德模范并被推薦為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在榜樣的帶動下,青少年積極向上向善。馮梓航、馬伊琍獲評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呂梓煬等10位少年獲評黃岡市“新時代好少年”。

文明培育的過程,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黃岡這座有著鮮明紅色基因的城市,正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無聲浸潤,顯現出動人的文明底色。

堅持為民惠民

文明創(chuàng)建擦亮幸福底色

文明,浸潤一座城市的人文氣韻,衡量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也彰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以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明珠公園等一批口袋公園的建成,讓市民出門見綠、推窗見景。督導檢查常態(tài)化,解決了交通、市容、小區(qū)環(huán)境等市民關心的問題。群眾參與共同締造,文明創(chuàng)建理念可感可及。目前,我市已圓滿完成材料自查、特色亮點報送工作。

以強縣工程和鄉(xiāng)村振興為主攻方向,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組織群眾修訂村規(guī)民約,發(fā)揮村民理事會等自治組織作用,抵制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guī)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大力推廣文明實踐積分制,制定積分兌換細則,村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可獲積分兌換日用品,讓廣大村民在文明實踐中得實惠。目前,全市1069個行政村建立長效機制,激發(fā)了群眾參與鄉(xiāng)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鼓勵新鄉(xiāng)賢、五老人員參與,1436個村(社區(qū))開展好婆媳、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1908個村(社區(qū))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發(fā)揮作用,鄉(xiāng)風文明呈現新氣象。

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個善舉到一次次文明實踐,文明新風吹遍黃岡各地。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黃岡市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推進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展現新作為煥發(fā)新氣象,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黃岡篇章提供強大精神力量。(黃岡日報 記者 李嬌 通訊員 章樹林 王禹鋼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