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文明新風潤清明

A-   A+
發(fā)表時間:2025年03月27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3月26日,西陵區(qū)鎮(zhèn)鏡山小學的少先隊員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宜昌烈士陵園,開展莊嚴而肅穆的祭掃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三峽日報記者 黃翔 攝

清明又至,慎終追遠。宜昌市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文明祭掃新風尚,通過推廣鮮花祭祀、網(wǎng)絡追思等環(huán)保方式,讓傳統(tǒng)節(jié)日煥發(fā)時代新氣象。今年清明期間,低碳祭掃漸成主流,既傳承了孝親文化,又守護了綠水青山,讓清明更顯“清”新與“明”凈。

巍巍青山鑒忠魂  朵朵白菊寄哀思

——西陵區(qū)鎮(zhèn)鏡山小學開展清明祭奠先烈活動

“今天,我們在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辜負您為我們拼搏出的盛世……”3月26日,清明節(jié)前夕,西陵區(qū)鎮(zhèn)鏡山小學的師生們懷著崇敬與哀思,踏入宜昌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祭奠先烈活動。

9時許,烈士紀念碑前,300余名師生整齊列隊,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表達對祖國的深情,對烈士的崇高敬意,以及新時代接班人的自豪與擔當。

“隊員們,愿我們永遠銘記:英雄的鮮血不會白流,信仰的火種不會熄滅!”隨后,大隊輔導員李露露以鎮(zhèn)鏡山之戰(zhàn)為例,生動講述了宜昌人民前赴后繼,投身革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感人故事。402中隊以《可愛的中國》為題,進行集體詩朗誦。

活動現(xiàn)場,師生們向烈士紀念碑行三鞠躬禮,緬懷救國圖存的先驅,致敬舍生取義的英烈,傳承矢志不渝的信仰?!拔沂侵袊倌晗蠕h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全體隊員重溫入隊誓詞,聲音洪亮而堅定。

宣誓完畢,全體師生依次瞻仰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墓,用鮮花表達對革命先烈深深的哀思。在苑青山烈士墓前,503班的金晨薇、楊嘉鵬、鄭晨曦輕輕擦拭墓碑,朗誦了自己寫給他的信,并獻上了精心準備的畫作。“您守護了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就是您的親人。以后每年我們都會來看望您!”

據(jù)了解,鎮(zhèn)鏡山是宜昌人民的“英雄山”,76年前,在解放宜昌的戰(zhàn)役中,133名解放軍戰(zhàn)士在這里英勇犧牲。近年來,鎮(zhèn)鏡山小學立足特殊地理位置,依托豐富歷史資源,開設《鏡鑒》校本課程,開展清明祭掃活動等,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英雄的精神照亮全體師生前進的道路。

宜昌民俗:清明時憶故人寄哀思

清明節(jié),承載著追思與迎春的雙重意蘊,又稱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

最初作為農(nóng)耕時令的清明,因寒食禁火的古俗與晉文公祭介子推的傳說相融,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宜昌自古以來也有過寒食節(jié)的習俗。俗語云:“禁煙禁火過寒食。”為適應這不生火的日子,市民前幾天就準備好一些鹵菜,如鹵豬頭肉、口條、豬尾巴、豬耳朵、鹵牛肉等,主食則是饅頭、花卷和油餅之類?!叭觳慌d生火做飯菜,只吃一些涼菜、冷食”,至今寒食節(jié)習俗逐步淡化。

清明節(jié)傳統(tǒng)活動為掃墓,過去宜昌人稱其為“上墳”“插青”或“趕堆子”。“‘趕堆子’的說法很形象,過去宜昌漢族人多為土葬,墳墓正是像一個個土堆?!笔忻駞f(xié)主席、三峽職院通識教育學院教授余遠國介紹,其實“趕堆子”一般從3月就開始了,一直持續(xù)到清明節(jié)之前。后輩們都會聚在一起,準備清明吊、清明棍和紙幡,選擇晴好的天氣帶著酒食、香燭、鞭炮、紙錢等去上墳祭奠。

“趕堆子”當天,親人會先將墳前的雜草清理干凈,掃去落葉,給先輩燒去紙錢,寄托思念之情。余遠國介紹,俗語有“叫花子也興趕堆子”的說法,講的過去祭奠親人后,眾人就在墳塋旁席地而坐,一齊分享帶來的干糧、酒食。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后,宜昌“趕堆子”習俗逐漸消失。

清明節(jié)前,不少單位和學校還會祭掃人民英雄和革命烈士陵墓。90年代以后,各單位和學校多在東山烈士陵園舉行祭掃儀式?!敖陙?,我們能看到網(wǎng)上祭掃、鮮花祭掃等文明祭掃新風已經(jīng)漸入人心,更多綠色文明的緬懷方式開始流行起來?!庇噙h國說。

清明又被稱為踏青節(jié),因為此時天氣轉暖,百花盛開,祭掃之余許多市民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郊游,挖野菜、賞美景。春風送暖,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jié),《宜昌府志》就有宜昌人“好為風鳶之戲”的記載,天氣晴朗,城區(qū)長江沿岸,尤其是濱江公園一帶,燕子風箏、蝙蝠風箏、金魚風箏、老鷹風箏讓人目不暇接。三峽日報 記者 高然)

宜昌城區(qū)多家公墓推出“代客祭掃”便民服務——

云端寄相思 代掃慰親情

3月26日清晨,在綠植環(huán)繞的點軍區(qū)仙園公墓,禮儀師小舒仔細打掃、擦拭了劉先生長輩的墓碑,將鮮花、綠植等祭品擺放整齊。

“爺爺奶奶,二老在天堂一切安好,也希望二老在天之靈能保佑我們一家闔家安康,萬事順意!”他滿懷深情地誦讀了劉先生發(fā)來的寄語,莊嚴肅穆地行三鞠躬,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與思念。一旁,另一位禮儀師忙著拍攝照片、錄制視頻。

“昨天下午,我們接到遠在北京的劉先生電話,表示一家人確實無法在清明節(jié)前趕回宜昌祭掃,委托我們代訴衷腸。”小舒說,按照劉先生提供的信息,他們立即前往現(xiàn)場確認墓位,并仔細核對逝者信息,根據(jù)劉先生的要求,準備了鮮花等祭品,祭掃時嚴格按照清潔墓碑、獻花、念誦寄語、三鞠躬等流程進行。

“現(xiàn)場一般會拍攝3張照片傳給家屬,讓家屬看到祭掃現(xiàn)場?!毙∈姹硎荆械募覍傧M浿埔曨l,他們也會滿足要求。

據(jù)介紹,最近這段時間,聯(lián)系該公墓“代客祭掃”的市民較多,大多是遠在外地無法在清明節(jié)前回宜祭掃的人,也有一些本地的高齡老人因行動不便、身體抱恙等聯(lián)系。

“‘代客祭掃’不僅是一種服務,更重要的是為市民提供心靈上的慰藉。”在小舒看來,雖然家屬不能親自到現(xiàn)場祭掃,但有人代為祭掃追憶親人朋友,可以很好地滿足家屬對逝去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小舒說,公墓于去年2月春節(jié)前推出這項便民服務,當時很多市民致電公墓希望能代為祭掃?!捌鋵嵨覀児ぷ魅藛T很理解這部分市民的難題,因為我們自己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祭掃高峰期因為工作忙而無法回鄉(xiāng)祭掃,只能請家人代為祭掃。為了幫助無法親自來祭掃的市民解決實際問題,這項服務也就應運而生?!?/p>

一年多來,小舒和另一位禮儀師已代替200多名市民祭掃親人、朋友。

在“代客祭掃”的同時,小舒也收獲了很多感動?!白蛱煊幸粚Ρ本┑哪概?,給她微信發(fā)送祭掃的照片后,專門打來電話表達感謝,電話中她非常激動,感謝我們幫她完成了心愿。這一年來有很多人想送錦旗表達感謝之情,我們都謝絕了?!毙∈嬲f。

記者致電城區(qū)多家公墓了解到,除了點軍區(qū)仙園公墓外,猇亭區(qū)水晶山公墓也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窯灣公墓、夷陵區(qū)凌霄園公墓、長青樹葬陵園雖未專門推出該服務,但如果市民有需要,可提前預約,也可代為祭掃。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代客祭掃”作為一項便民服務,讓遠方游子能寄托對親人的思念,讓年紀大的老者能祭奠自己的至親,這一新型祭掃服務理念正逐漸走向大眾的視野,并得到認可。(三峽日報記者  時剛  通訊員  高蓓麗  龍翔云



責任編輯:王炯

宜昌:文明新風潤清明

發(fā)表時間:2025-03-27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3月26日,西陵區(qū)鎮(zhèn)鏡山小學的少先隊員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宜昌烈士陵園,開展莊嚴而肅穆的祭掃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三峽日報記者 黃翔 攝

清明又至,慎終追遠。宜昌市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文明祭掃新風尚,通過推廣鮮花祭祀、網(wǎng)絡追思等環(huán)保方式,讓傳統(tǒng)節(jié)日煥發(fā)時代新氣象。今年清明期間,低碳祭掃漸成主流,既傳承了孝親文化,又守護了綠水青山,讓清明更顯“清”新與“明”凈。

巍巍青山鑒忠魂  朵朵白菊寄哀思

——西陵區(qū)鎮(zhèn)鏡山小學開展清明祭奠先烈活動

“今天,我們在烈士紀念碑前莊嚴宣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辜負您為我們拼搏出的盛世……”3月26日,清明節(jié)前夕,西陵區(qū)鎮(zhèn)鏡山小學的師生們懷著崇敬與哀思,踏入宜昌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祭奠先烈活動。

9時許,烈士紀念碑前,300余名師生整齊列隊,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表達對祖國的深情,對烈士的崇高敬意,以及新時代接班人的自豪與擔當。

“隊員們,愿我們永遠銘記:英雄的鮮血不會白流,信仰的火種不會熄滅!”隨后,大隊輔導員李露露以鎮(zhèn)鏡山之戰(zhàn)為例,生動講述了宜昌人民前赴后繼,投身革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感人故事。402中隊以《可愛的中國》為題,進行集體詩朗誦。

活動現(xiàn)場,師生們向烈士紀念碑行三鞠躬禮,緬懷救國圖存的先驅,致敬舍生取義的英烈,傳承矢志不渝的信仰?!拔沂侵袊倌晗蠕h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我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全體隊員重溫入隊誓詞,聲音洪亮而堅定。

宣誓完畢,全體師生依次瞻仰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墓,用鮮花表達對革命先烈深深的哀思。在苑青山烈士墓前,503班的金晨薇、楊嘉鵬、鄭晨曦輕輕擦拭墓碑,朗誦了自己寫給他的信,并獻上了精心準備的畫作?!澳刈o了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就是您的親人。以后每年我們都會來看望您!”

據(jù)了解,鎮(zhèn)鏡山是宜昌人民的“英雄山”,76年前,在解放宜昌的戰(zhàn)役中,133名解放軍戰(zhàn)士在這里英勇犧牲。近年來,鎮(zhèn)鏡山小學立足特殊地理位置,依托豐富歷史資源,開設《鏡鑒》校本課程,開展清明祭掃活動等,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英雄的精神照亮全體師生前進的道路。

宜昌民俗:清明時憶故人寄哀思

清明節(jié),承載著追思與迎春的雙重意蘊,又稱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

最初作為農(nóng)耕時令的清明,因寒食禁火的古俗與晉文公祭介子推的傳說相融,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宜昌自古以來也有過寒食節(jié)的習俗。俗語云:“禁煙禁火過寒食?!睘檫m應這不生火的日子,市民前幾天就準備好一些鹵菜,如鹵豬頭肉、口條、豬尾巴、豬耳朵、鹵牛肉等,主食則是饅頭、花卷和油餅之類?!叭觳慌d生火做飯菜,只吃一些涼菜、冷食”,至今寒食節(jié)習俗逐步淡化。

清明節(jié)傳統(tǒng)活動為掃墓,過去宜昌人稱其為“上墳”“插青”或“趕堆子”。“‘趕堆子’的說法很形象,過去宜昌漢族人多為土葬,墳墓正是像一個個土堆?!笔忻駞f(xié)主席、三峽職院通識教育學院教授余遠國介紹,其實“趕堆子”一般從3月就開始了,一直持續(xù)到清明節(jié)之前。后輩們都會聚在一起,準備清明吊、清明棍和紙幡,選擇晴好的天氣帶著酒食、香燭、鞭炮、紙錢等去上墳祭奠。

“趕堆子”當天,親人會先將墳前的雜草清理干凈,掃去落葉,給先輩燒去紙錢,寄托思念之情。余遠國介紹,俗語有“叫花子也興趕堆子”的說法,講的過去祭奠親人后,眾人就在墳塋旁席地而坐,一齊分享帶來的干糧、酒食。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后,宜昌“趕堆子”習俗逐漸消失。

清明節(jié)前,不少單位和學校還會祭掃人民英雄和革命烈士陵墓。90年代以后,各單位和學校多在東山烈士陵園舉行祭掃儀式?!敖陙?,我們能看到網(wǎng)上祭掃、鮮花祭掃等文明祭掃新風已經(jīng)漸入人心,更多綠色文明的緬懷方式開始流行起來。”余遠國說。

清明又被稱為踏青節(jié),因為此時天氣轉暖,百花盛開,祭掃之余許多市民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郊游,挖野菜、賞美景。春風送暖,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jié),《宜昌府志》就有宜昌人“好為風鳶之戲”的記載,天氣晴朗,城區(qū)長江沿岸,尤其是濱江公園一帶,燕子風箏、蝙蝠風箏、金魚風箏、老鷹風箏讓人目不暇接。三峽日報 記者 高然)

宜昌城區(qū)多家公墓推出“代客祭掃”便民服務——

云端寄相思 代掃慰親情

3月26日清晨,在綠植環(huán)繞的點軍區(qū)仙園公墓,禮儀師小舒仔細打掃、擦拭了劉先生長輩的墓碑,將鮮花、綠植等祭品擺放整齊。

“爺爺奶奶,二老在天堂一切安好,也希望二老在天之靈能保佑我們一家闔家安康,萬事順意!”他滿懷深情地誦讀了劉先生發(fā)來的寄語,莊嚴肅穆地行三鞠躬,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與思念。一旁,另一位禮儀師忙著拍攝照片、錄制視頻。

“昨天下午,我們接到遠在北京的劉先生電話,表示一家人確實無法在清明節(jié)前趕回宜昌祭掃,委托我們代訴衷腸?!毙∈嬲f,按照劉先生提供的信息,他們立即前往現(xiàn)場確認墓位,并仔細核對逝者信息,根據(jù)劉先生的要求,準備了鮮花等祭品,祭掃時嚴格按照清潔墓碑、獻花、念誦寄語、三鞠躬等流程進行。

“現(xiàn)場一般會拍攝3張照片傳給家屬,讓家屬看到祭掃現(xiàn)場。”小舒表示,有的家屬希望錄制視頻,他們也會滿足要求。

據(jù)介紹,最近這段時間,聯(lián)系該公墓“代客祭掃”的市民較多,大多是遠在外地無法在清明節(jié)前回宜祭掃的人,也有一些本地的高齡老人因行動不便、身體抱恙等聯(lián)系。

“‘代客祭掃’不僅是一種服務,更重要的是為市民提供心靈上的慰藉?!痹谛∈婵磥?,雖然家屬不能親自到現(xiàn)場祭掃,但有人代為祭掃追憶親人朋友,可以很好地滿足家屬對逝去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小舒說,公墓于去年2月春節(jié)前推出這項便民服務,當時很多市民致電公墓希望能代為祭掃?!捌鋵嵨覀児ぷ魅藛T很理解這部分市民的難題,因為我們自己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祭掃高峰期因為工作忙而無法回鄉(xiāng)祭掃,只能請家人代為祭掃。為了幫助無法親自來祭掃的市民解決實際問題,這項服務也就應運而生?!?/p>

一年多來,小舒和另一位禮儀師已代替200多名市民祭掃親人、朋友。

在“代客祭掃”的同時,小舒也收獲了很多感動。“昨天有一對北京的母女,給她微信發(fā)送祭掃的照片后,專門打來電話表達感謝,電話中她非常激動,感謝我們幫她完成了心愿。這一年來有很多人想送錦旗表達感謝之情,我們都謝絕了。”小舒說。

記者致電城區(qū)多家公墓了解到,除了點軍區(qū)仙園公墓外,猇亭區(qū)水晶山公墓也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窯灣公墓、夷陵區(qū)凌霄園公墓、長青樹葬陵園雖未專門推出該服務,但如果市民有需要,可提前預約,也可代為祭掃。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代客祭掃”作為一項便民服務,讓遠方游子能寄托對親人的思念,讓年紀大的老者能祭奠自己的至親,這一新型祭掃服務理念正逐漸走向大眾的視野,并得到認可。(三峽日報記者  時剛  通訊員  高蓓麗  龍翔云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