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芬芳沁潤心田 襄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優(yōu)做強

A-   A+
發(fā)表時間:2021-10-11 10:30    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城市書房品讀書香,去博物館感受城市文化發(fā)展的厚重底蘊,到休閑廣場看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在襄陽,公共文化服務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入肌理,提升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加快文化場館建設

  9月16日,晚飯過后,市民程先生在北街漫步。路過昭明書房時,他停了下來。眼前這個城市書房古色古香,典雅別致。四角宮燈、飛檐斗角、鏤空花窗,桌上擺放的綠蘿、文竹……每處細節(jié)無不彰顯著設計者的別具匠心。

  找了個空位,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程先生盡情享受著美好的閱讀時光,“昭明書房晚上9點才閉館,方便我們這些‘上班族’利用業(yè)余時間‘充電’?!?/p>

  去年7月28日,襄陽市首家城市書房——星火書房建成開放。今年7月,襄陽市又相繼建成開放了昭明書房、營盤書房。

  交通便利、舒適典雅、智能便捷的城市書房一經開放,便受到眾多市民的熱捧。截至目前,星火書房已接待讀者近8萬人次,提供圖書自助借還服務近5萬冊(次)。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昭明書房人氣更加火爆,開放僅一個多月已接待讀者2萬余人次。

  公共文化服務需要借助這些“小而美”的陣地向社區(qū)延伸,也需要通過“大而全”的綜合性場館為城市的公共文化提質升級。

  在鳳凰山沖,市博物館新館拔地而起。新館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共有3組地上庫體建筑,分別為學術報告樓、綜合館、修復中心。建筑主體采用唐代風格,映襯烘托出襄陽古城在唐代鼎盛時期的輝煌。待新館開放,展出的文物將由現在的900多件(套)增加到2500多件(套)。

  在東津新區(qū),以“智慧樹”為造型的市圖書館成為市民假日休閑、“充電”的好去處。該館總面積54289平方米,現有藏書210萬冊,設計閱覽室座席3000個,日接待能力5000人次。

  與市圖書館毗鄰的市文化藝術中心正加快推進展陳及功能性裝修工程。該中心是包括市群眾藝術館、市美術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4家公共服務單位在內的綜合體項目,項目建成后可滿足我市各類演出需要。

  擦亮惠民服務品牌

  9月21日,家住峴山廣場附近的李奶奶觀看了“歡樂襄陽”中秋節(jié)專場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李奶奶年輕時是單位的文藝積極分子,退休后喜歡跳廣場舞、聽折子戲。只要峴山廣場有免費的文藝演出,李奶奶總要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去湊熱鬧。

  “通過電視看文藝演出和到現場看文藝演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熱鬧的氣氛、燈光效果都是在電視機前感受不到的?!崩钅棠陶f,這幾年,峴山廣場的文藝演出明顯多了起來,每逢大型節(jié)假日就好戲不斷,城市的文化味越來越濃了。

  今年中秋小長假,宣傳文化部門為市民精心準備了50道“文化大餐”。在米公祠、人民廣場、峴山廣場、昭明臺廣場、市圖書館、市美術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演出,豐富了市民的假日文化生活。

  在校園里,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正在生根發(fā)芽。從2016年開始,市藝術劇院組織開展“戲曲進校園”系列活動,每年為主城區(qū)的學校送上180多場演出。豫劇折子戲《夫人城》《抬花轎·梳妝》,京劇《梨花頌》,京劇折子戲《鬧天宮》等經典唱段在校園唱響,一批又一批學生們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潤澤心靈。

  拓寬線上服務渠道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文化惠民活動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讓文化觸手可及。

  市民沈先生喜歡聽書,打開襄陽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點擊“數字閱讀”一欄中的“有聲圖書館”,沈先生認真挑選起來?!伴_車去單位,路上要花二三十分鐘,正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聽聽書。”

  市圖書館積極擴建“空中圖書館”,將各類電子資源搬上“云端”?!翱罩袌D書館”現有電子圖書100萬冊、有聲圖書15萬集、電子期刊4000余種、報紙500多種,提供視頻18.2萬集、音頻2013個系列23746集、公開課1058個系列7780集、動漫1775集、少兒動畫片7萬分鐘。

  就在沈先生通過“空中圖書館”暢享免費聽書的同時,市民劉大爺正通過市博物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館藏文物的前世今生。

  9月16日,市博物館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展示館藏文物——二里頭文化陶獸首杯。推文洋洋灑灑,詳細介紹了這件文物的發(fā)掘過程、歷史價值?!拔胰ゲ┪镳^看過,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博物館在布展時受場地限制,對文物的介紹不可能面面俱到,這些遺憾在新媒體上得到了彌補?!眲⒋鬆斦f,看博物館的“襄博文物”系列,就像是在聽一位文博專家的講解。

  加快立法保護進程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也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

  6月,2021年湖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在唐城景區(qū)舉行。漢繡、熊銀匠銀器制作技藝、棗陽粗布制作技藝、大冶刺繡、葉開泰傳統(tǒng)中藥制劑方法、孝感麻糖米酒制作技藝、老河口木版年畫、程河柳編、南漳剪紙、景泰藍掐絲琺瑯畫等100多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

  襄陽市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9項、省級非遺項目35項、市級非遺項目107項,縣(市、區(qū))級非遺項目517項,涉及民間文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舞蹈、傳統(tǒng)戲劇、曲藝、體育游藝和雜技、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民俗共十大類。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4月19日,襄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對《襄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非遺文化納入地方立法保護進程再次加速。

  襄陽行樂處,文化使人迷。襄陽市通過加快重點工程建設,織密服務網,打造品牌活動,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優(yōu)做強,為廣大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 彭藝唯 通訊員 龔經紅 趙亮)

責任編輯:李歡
  • 湖北省文明網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備18025215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4607號